上課時段
|
課程代碼
|
課程名稱
|
講師
|
學分
|
類別
|
地點
|
上課地點
|
週五晚上
|
1011C17
|
道家傳統太極拳
|
林明輝
|
2
|
-
|
鶯歌
|
昌福國小
|
|
講師簡介:
現任: 1.中華神龍太極學會-理事、教練2.桃園、中壢社區大學及元智大學-太極拳講師
目前極力推廣本門的太極拳藝,期望能用太極拳之動作及理論,為社區帶來健康與祥和的氣氛。
1.研習本門拳藝功法逾16年,教學經驗超過13年。
2.一門深入專研「道家傳統太極拳」系列之拳架、推手、大履、左家功法、太極勁法、道家太極劍法和太極運動13式等。
3.中國傳統民俗療法-刮痧拔罐、炁機調適、經絡推拿、鬆身與健康等。
|
課程簡介:
本門太極拳是專門練習養炁、蓄炁、練炁、行炁的功夫,異於一般耗力氣的運動。有改善體質、變化氣質、提升靈性之功效。
|
課程理念與目標:
弘揚傳統藝術文化,提倡全民健康運動,推廣終身學習理念,促進學員間互相關懷、聯誼。
將此「道家傳統太極」“養生動禪”推廣到社區各層面,讓社會充滿祥和氣份。
|
課程大綱
|
1
|
相 見 歡:自我介紹互相認識、推選班代、上課方式及內容說明
源流解説:認識〝道家傳統太極拳〞之源流與異於一般練法之處
功 法:心齋(道家導陰接陽、抱元首守一之法)
|
2
|
拳 架:預備式~左掤
功 法:熊經(道家五禽〝熊〞之動作,專練〝五心相通
〞)
太極運動:一領天地動三焦(練氣通三焦、內臟通順、經絡調和)
|
3
|
拳 架:右掤~單鞭
太極運動:二炁陰陽盪逍遙(練二炁相盪達陰陽調和)
拳理探討:儒家〝中庸〞思想與太級拳架構〝中定〞的關係
|
4
|
拳 架:提手上式~手揮琵琶
功 法:鳥申(道家五禽〝鳥〞之動作,可〝練炁有根〞)
太極運動:三昧真火連翻動(介紹〝三昧真火〞及練炁通五稍)
|
5
|
拳 架:摟膝抝步~十字手
功 法:守丹 (認識丹田位置及意首守方法)
太極運動:四象退進益胃腰(練炁通三關之法,可防行功岔氣)
|
6
|
拳 架:抱虎歸山~肘底捶
功 法:降魔降心(為道家內功基礎
,有助練拳行炁之功能)
太極運動:五輪週身炁脈順 (拍打全身,舒通經絡)
|
7
|
拳 架:倒攆猴
太極運動:六合真炁任我盜(練任督脈開合)
拳理探討:道家〝陰陽 〞哲學基本概念與太極拳構成原理
|
8
|
拳 架:斜飛式~雲手
太極運動:七巧連環神仙手(為橫向運動功法.,可做內藏按摩)
拳理探討:〝神韻〞--- 禪宗思維與太極拳的神韻
|
9
|
公民素養週 (原課程停課,需至少選讀一門公民素養課程,才具有全勤資格)
|
10
|
拳 架:單鞭下式~左右金雞獨立
太極運動:八彎內炁通九竅(活絡全身筋骨關節)。
互動討論:太極與生活 ---太極拳理如何融入日常生活
|
11
|
拳 架:左右分腳~進步栽捶
太極運動:九變九是歸元法(增強下三關的靈活度及眼神)
拳理探討:〝五行〞學說與太極拳身法
|
12
|
拳 架:上步攬雀尾右掤~玉女穿梭
太極運動:十則真元炁養丹 (蘊養丹田養生)
功 法:橐籥功(道家借陰陽開合,結合天地之炁而採之法)
|
13
|
拳 架:攬雀尾左掤~單鞭下勢
太極運動:十一水火顛倒太極功(道家練〝河車倒運〞之法)
拳裡解說:太極拳 〝鬆〞之要領 及功能
|
14
|
拳 架:上步七星~退步跨虎
功 法:靠山功(練背後靠牆震開氣脈,氣透全身)
太極運動: 十二乾坤坎離定四正 ---推手〝四正向〞基本練法 (正手)
|
15
|
拳 架:轉身擺蓮~彎弓射虎
太極運動:十二乾坤坎離定四正---推手〝四正向〞基本練法 (反手)
互動討論:〝水〞之特性---研究老子〝向善若水〞的思想,了解太極拳內涵
|
16
|
拳 架:轉身搬攔捶~合太極
太極運動:十三震艮巽兌樂淘淘(推手〝四斜角〞
之基本練法)
專題討論:佛家〝捨〞---〝捨己從人〞與太極拳的應用要領
|
17
|
總 複 習:熟練37式拳架及重點複習
教學討論:與學員檢討本期教學方式、擬定下期課程內容
|
18
|
期末成果展 (原課程停課,校方於學期末舉辦成果展)
|